改改舊習慣救救“英雄花”
又到了木棉花綻放之時,滿城的紅云為春日槎城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然而,令人尷尬的是,這些原本作為景觀供人觀賞的木棉花,卻頻遭黑手。一些市民用長竿將木棉花敲下樹來,帶回家曬干煲湯。有時一個早晨,滿樹的木棉花就被敲個“精光”。(詳見本報4月15日A3版報道)
其實,這木棉花遭如此“劫難”遠不是第一次,而是年年如此,年年如故。這原因在哪兒?河源人極喜歡用木棉花煲湯,認為木棉花可以清熱祛濕,還可以解春困。
除了煲湯舊習慣外,職能部門的監(jiān)管不到位不能不說也是一個重要原因!稄V東省城市綠化條例》明文規(guī)定,在城市綠地內(nèi),禁止攀、折、釘、拴樹木及采摘花草,可對違例者處以100 元以上500 元以下罰款。街頭的木棉花也屬于重點保護范圍,然而鮮見有“摧花者”因此被處罰。當然,根據(jù)以往經(jīng)驗,處罰并不是解決此類習慣問題的靈丹妙藥。讓木棉花免遭“黑手”,絕非一個“罰”字就可以解決的,真正考驗的是政府的執(zhí)政能力和執(zhí)政藝術(shù)。
對于市民來講,筆者以為,用木棉花煲湯的舊習慣能否改改呢?用于煲湯的材料一大把,干嘛非得選木棉花。
總之,改改舊習慣,留住街頭怒放的“英雄花”,更是留住槎城的文明,難道不好嗎?
張濤
熱點圖片
- 頭條新聞
- 新聞推薦
最新專題
- 酷暑時節(jié),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,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(fā)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近日,記者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市區(qū)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,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。為嚴防溺水事故發(fā)生,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