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山得意茶有情 河源媒體茶山行走進和平青州鎮(zhèn)
青州,開發(fā)農業(yè)觀光旅游得天獨厚。
核心提示:
炎炎夏日,最愜意之時,莫過于傍晚時分,倚窗而坐,悠悠夏風拂面,一杯清水泡茶,輕輕地抿上一口,一絲淺淺的苦味沁入心底,卻將思緒浸潤成了花兒。淡淡茶氣裊裊,若有若無,一縷暗香浮動,時光安恬,心向暖,禪茶一味,心留香。這是多數評茶人向往之境界。
有道是,山高出好茶。和平青州鎮(zhèn),平均海拔超過400 米,俗有“和平屋脊”之稱,是種茶的好地方,也是遠近聞名的廣東“十大茶鄉(xiāng)”。7 月19 日,“唱好山歌·行走茶山”河源媒體茶山行活動走進和平青州鎮(zhèn),河源茶葉流通協(xié)會組織了10 多位茶葉經銷商、種植戶等與當地茶農深入交流種植技術和加工工藝,共同探討如何提高河源茶葉的知名度,推動茶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壯大。
青州,那漫山流動的茶綠
走進青州,舉目四顧,群山環(huán)繞中的青州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在依山而開辟的茶園中,迎面而來的是萬畝茶園清香的氣息。那茶綠是流動的,從山崗上一瀉而下。目之所及全是綠,近處茶樹一壟壟,宛如姑娘裙擺上柔和的褶皺,綠色裙帶飄舞,讓人聯(lián)想翩翩。遠處起伏的山巒,仿佛是美麗而又柔韌的脊背,綠色隨著山巒綿延起伏,猶如綠色波浪洶涌著躍上山崗,然后消隱于山的那邊。一碧千里的綠,映著廣袤的藍天,使得天地間的空氣顯得格外清新。
那漫山流動的綠中,有幾個忙碌的身影,那是勤勞的茶農正在進行茶園管理,或鋤鋤草,或采采茶。尤其是那幾個采茶女,纖纖十指輕捏茶葉,她們捏著得不僅僅是片片茶葉,更是夢想。那一刻,記者顫動的心、飄逸的魂,全沉浸在童話般的茶林世界里。
好山好水種好茶
在這些茶農中,青州鎮(zhèn)星興村的邱學通正在自家茶園清理雜草。他告訴記者,家里種茶葉85 畝,每年靠種茶賣茶的純收入就有40萬元左右。說起這些,邱學通滿臉興奮。據悉,青州境內平均海拔 400多米,而邱學通家的茶園多在海拔600 米至700 米的高山上。為了使種出來的茶品質更有保障,他還一直堅持按照人工除草、施有機肥的傳統(tǒng)方式來種。
與邱學通同村的茶商邱招財,個子不高,戴著眼睛,文質彬彬,為人平和,不喜張揚,身上盡顯儒商氣息。他的茶園基地位于獅頭寨,有200 畝,目前種茶有 100 多畝。他坦承,為了種好茶,他繳了不少“學費”,2006 年開始種植福建鐵觀音,2007 年建廠房,僅從福建引進整套制作鐵觀音設備一項就投入了20 多萬元, 2008 年始有產量,后來,由于鐵觀音茶市場受到一些因素影響,他改種紅茶,如今他的茶園以紅茶為主,兼種綠茶,福建鐵觀音僅有一小部分。“就現(xiàn)在的茶葉市場來看,紅茶效益不錯。目前我是青州第一個轉型種紅茶的。不過,種植紅茶行不行?還有待時間檢驗。”邱招財如是說。記者注意到,邱招財家的茶園的茶樹一般比較矮,不過半人高。他說,他這是嘗試茶樹矮化種植,便于采摘,節(jié)省了人工,產量也不錯。
“不過,茶葉行不行,賣出去才是硬道理。”邱招財說,2006 年開始種茶時,就按照茶葉標準化種植,以打造旅游觀光農業(yè)來進行規(guī)劃,目前觀光農業(yè)雛形已現(xiàn)。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茶園整體布局合理,已開發(fā)了一半,還有一半有待開發(fā),目前已種植了茶樹、梨樹等,其中已開發(fā)的茶道間種一些桂花樹、八角、堅果等一些珍貴樹種,長勢郁郁蔥蔥。記者還看到,為了打造旅游觀光農業(yè),邱招財還特意從山下收集了一些舊時農耕用的石碾、石磨,還準備把收購的一臺老水車構件組裝起來。他說,山有多高,水有多高,青州生態(tài)自然資源豐富,樹木多,雖然海拔高,根據多年的經驗,從來不缺水。獅頭寨茶園又位于半山腰,可引山頂流下的自來水,發(fā)展旅游可謂得天獨厚。記者注意到,茶園里有一個達2 米多深的水池,水質清澈,水草可見,未見一些山腰常見的黃泥水。目前,和平縣正在積極修建和平旅游小鎮(zhèn)熱水鎮(zhèn)至青州的隧道,青州鎮(zhèn)與熱水鎮(zhèn)的聯(lián)系有望進一步密切。
用最好的技術種茶
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寫道:“善于飲茶的人會把茶飲下,在心靈里用情線穿成珠串,鑲嵌在記憶的綠野,或者在某一個幽深之夜,想起一杯茶,思及那串珍珠,就把黑夜鑲成星空,在星空掛起一道彩虹。”而在青州,就有一位來自臺灣的商人。
這位商人就是金穩(wěn)茶葉發(fā)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輝。其實,在當地人眼中,張國輝不僅是青州公認的改革開放以來大規(guī)模種茶第一人,而且是青州遠近有名的農業(yè)顧問。確實,在當地談到張國輝,他的一整套種茶技術聞所未聞,然收效顯著。張國輝用的是發(fā)酵的雞蛋、魚和豆?jié){等有機肥料,把牛奶噴灑在茶葉上當“農藥”,讓害蟲喝牛奶“撐死”,生產出來的是有機茶葉。其實,這些看似有些異想天開的技術,就是他來大陸之前,先后去日本、意大利等發(fā)達國家學習到的先進的農業(yè)知識、技術。
“茶葉管理得好,壽命可達百年,像現(xiàn)在,茶園里的枝條長得有些雜亂,但不能剪,地上長枝,地下長根,一剪枝,勢必有些地下茶葉根部的生產,嚴重時還會影響整株茶樹的生產。” 說到種茶經驗,張國輝講得頭頭是道。他說,要用最先進的技術來種茶,才能對得起青州這個第二故鄉(xiāng)。張國輝說,一開始開發(fā)這個茶園就是以“有機”為出發(fā)點,所以在2007年就申請有機認證通過,一直到現(xiàn)在都延續(xù)著。青州茶葉有什么特色,就是有機,無毒、無農藥、無化肥殘留,是健康的一個產品。有機茶在一般人認為就是除了沒有農藥之外就沒有什么,其實有機在種植這個區(qū)塊跟一般的化肥產品完全不一樣,因為其除了很好的種植條件外,而且其含的礦物質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含量都要恰到好處;爻霎a的這茶葉的特點是除了有機之外,還有碳水化合物很豐富,而且礦物質也很提甜,所以喝起來會回甘,回甜,這些產品在同類的產品當中,一比較,馬上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口感不一樣。
如今,他無償把種茶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茶葉種植戶。雖然目前遇到一些客觀條件限制,很多種茶新技術推廣乏力,但他一直在努力。
打造河源“茶都”
如今,山東省青州大力發(fā)展有機農業(yè),正著力打造“中國東部有機農業(yè)第一縣(市)”,而今此青州非彼青州,我市和平青州提出要打造 “綠色防控有機產業(yè)中國第一鎮(zhèn)”,建設河源 “茶都”。這絕非虛言。
談起青州的“綠色財富”,當地人難掩內心的自豪:青州海拔較高,境內到處是崇山峻嶺, 800 米的高山就有4 座,森林覆蓋率高達80%,小氣候特征明顯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良好,空氣清新,水質甜美,冬暖夏涼,日夜溫差大。在對綠色農業(yè)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,與污染無緣的青州荒山,成為新一輪有機農業(yè)發(fā)展的寶地。近年來,青州鎮(zhèn)采取“政府引導+公司運作+ 村民參與”的模式,大力發(fā)展特色農業(yè),目前已初步建成茶葉、獼猴桃、澳洲堅果、八角、三華李等種植基地。以茶葉種植為例,該鎮(zhèn)目前產有紅茶、烏龍茶、鐵觀音、綠茶等多個品種,參與種植農戶達223 戶,全鎮(zhèn)種茶面積已達2.3 萬余畝,主要分布在星聯(lián)、星和、星興、星塘、片田、先鋒等行政村,正在積極打造“萬畝茶園”,形成具有青州特色的主導產品和產業(yè)。
基于此,青州鎮(zhèn)政府相關人士表示,下一步在加強基地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,著重考慮尋找“企業(yè)+基地+農戶”的最佳結合點,建設好青州鎮(zhèn)產業(yè)加工廠,有效配置現(xiàn)有資源,在解決農戶茶葉銷售的后顧之憂的同時,發(fā)展壯大全鎮(zhèn)的“綠色經濟”,打造河源 “茶都”。
青州經驗值得學習
“茶種得好不好,自己說了不算,大家說好才算好!廣東十大茶鄉(xiāng),果真名不虛傳!”與會的諸多人士如此認為,稱贊此行收獲很大。河源茶葉流通協(xié)會顧問陳炯昌對茶葉有多年研究。他認為,青州茶園的選址值得借鑒,一些先進技藝值得學習。種茶技術在于不斷創(chuàng)新,由以前的鐵觀音為主,轉向如今的紅茶。因為茶葉種下去,不是一天兩天,不是一年半年,它是幾十年,甚至上百年,因此,開始種的時候,如果如果場地沒有選好,再重新改址就有很大的困難。種茶,首先離不開山場、品種的選擇,還有是制作工藝,再然后是銷售問題。青州茶園管理方面做得很好,很值得其他縣區(qū)學習。目前河源新發(fā)展的不少種植企業(yè),要注意選地選品種,管理要規(guī)范,茶山要做好規(guī)劃。
天仙湖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志堅在參觀后認為,青州的種植管理,加工技術值得學習借鑒。通過茶山行,加強了各地茶葉種植企業(yè)與茶商之間的相互交流,從茶苗的選種、種植管理,加工制作、銷售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相互學習,相互借鑒,取長補短。這對河源茶產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,打造河源客家茶區(qū)域品牌,走出河源,走向全國有促進的作用。
本報記者 張濤 文/圖
相關閱讀
熱點圖片
- 頭條新聞
- 新聞推薦
最新專題
- 酷暑時節(jié),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,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(fā)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近日,記者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市區(qū)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,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。為嚴防溺水事故發(fā)生,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