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年貨
■鄒賢中
農(nóng)歷臘月初,年味隨著冬天的腳步悄然走進了人間,年味越來越濃了,打年貨的人開始多了起來。
小時候,我那湘南農(nóng)村沒有統(tǒng)一的集市,更沒有大型商場。小攤小販們將攤子支在街道的兩旁,上面擺放著琳瑯滿目的貨物,有新衣服、家用物什,更多的是各種吃食。還有一些離集市不遠的老人,將自家種的大白菜、蘿卜用背簍背著,在集市的一隅兜售,補貼著家用。
從家里到集上有十五里,在沒有公交車更沒有私家車的年代,大家都是步行去趕集。在路上,可以碰到成群結(jié)隊的趕集人,大家湊在一起,聊著家常,彼此詢問上街打什么年貨,寒流在熱氣騰騰的拉家常中消散了。
到了集市,已是熱鬧非凡。人群熙熙攘攘,摩肩接踵著前進。街道兩旁的木架攤上,各種年貨吸引著人們的眼球。小販們用小喇叭不辭辛苦地賣力吆喝,每一處攤位前,都站滿了打年貨的人。農(nóng)村集市的貨物是沒有明碼標價的,賣家開價,買家還價,賣家說著自家貨物的賣點,而買家則以雞蛋里面挑骨頭的眼光尋找瑕疵,他們彼此尋求自己最大的利益。
價格談判是有技巧的,賣家為了防止買家過分殺價,在喊價時都會虛高不少,而買家也有自己的手段,他們習(xí)慣砍一半,賣家喊一百的貨物卻只愿意出五十元。賣家一副急得要跳樓的模樣:“五十元,你買得到我送給你!最少要九十元。”買家也不甘示弱:“你看看你這是什么料子嘛,不行啊,六十吧,六十我就買了。”雙方經(jīng)過一番拉鋸,往往會成交。如果談不下來,買家就使出“殺手锏”,裝作價格太高,“氣沖沖”地說:“算了算了,我不要了。”說完,扭頭“要走”。賣家見狀,連忙拉住買家,一副心痛不已的口吻說:“算了,進貨價賣給你。”買家裝作勉為其難的樣子,買下心儀的貨物。
而賣家,也有自己的絕招,碰到殺價太狠的買家,就說:“不賣了,不賣了,這個價格,進貨價都拿不到。這樣吧,你先去集市上看看,回來再說。”他們這么一說,買家有時候也會買賬,掏錢,拿上貨物走人。這種討價還價的情景不斷上演,直到集市結(jié)束。
湘南農(nóng)村酒席之風(fēng)盛行,年關(guān)的迎來送往都要好酒好菜招待,而走訪親戚,少不了還要送禮,在物質(zhì)貧乏的上世紀九十年代,走親戚送禮是不興紅包的,大多是提著煙酒、糖果上門,如此一來,要打的年貨就更多了。農(nóng)村五天趕一次集,而要買的東西又如此繁多,善于當(dāng)家作主的女人在臘月初就開始謀劃年貨,然后開出年貨單子,對著單子一件一件地購買,買好一件,就劃掉一項,直到單子上的年貨全部收入囊中。這一切,見證著當(dāng)家人的精明與強干。如果家中沒有一個能干的當(dāng)家人,打回年貨后,會發(fā)現(xiàn)落下了不少要買的東西,最后少不了還得花更高的價格去村里的代銷店購買。
年貨之多,又往往是一次買不完的,這就需要趕好幾次集或者全家齊上陣。打好年貨,大家肩挑手提,滿載而歸。雖然年貨頗沉,但是人們愿意這樣辛苦著,在沉甸甸的年貨中,感受著濃濃的年味,這里面,有平常百姓家的小幸福,小日子,小盼頭。如今,年關(guān)又近了,走,回家打年貨去。
熱點圖片
- 頭條新聞
- 新聞推薦
最新專題
- 酷暑時節(jié),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,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(fā)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近日,記者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市區(qū)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,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。為嚴防溺水事故發(fā)生,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