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余人因“反催收”被騙,廣發(fā)銀行提醒消費者守好“錢袋子”
本報訊 記者 鄒俏 通訊員 吳東娜 近年來,有些消費者由于缺乏財務規(guī)劃和管理經驗,沒有根據自己的還款能力合理消費,導致出現信用卡逾期情況。一些所謂的“反催收中介”、“不良投訴代理”便在此時趁虛而入,借機進行詐騙。為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廣發(fā)銀行提醒消費者切勿輕信“反催收”機構,樹立依法合理維權意識。
2021年10月,廣發(fā)卡持卡人鄧某在信用卡逾期后,被佛山“法某某”公司所宣傳的“能夠幫客戶與銀行協商達成‘60期分期還款’”所惑,與其簽訂了所謂的《信用卡協商專用合同書》,委托其與廣發(fā)卡協商還款事宜。但在鄧某繳納了8000多元代理費,并提供了包括身份證、聯系人、地址、信用卡信息等個人敏感信息后,“法某某”公司卻擅自終止代理協議且無法退費,同時“法某某”佛山公司代理人失聯。據統(tǒng)計,與鄧某有類似遭遇的共有200多人,涉及詐騙金額共計80余萬元。
專家表示,鄧某所遭遇到的是典型的“反催收”“不良代理投訴”詐騙。根據調查研究,所謂“法某某”公司是一家典型的“反催收中介”,該類機構往往宣稱為客戶提供債務優(yōu)化、律師解答、債務問題訴訟、協商談判等服務,實際上大部分咨詢服務都只是騙局。以所謂的債務優(yōu)化服務為例,“反催收中介”打著向客戶傳授降低息費、延期還款等“技巧”的幌子,其實只是在煽動客戶主動逃避債務,甚至以違法手段拒絕償還欠款。更有甚者教唆債務人通過偽造病歷證明、貧困證明、編造艱難處境,甚至惡意投訴金融機構等方式達到逃避債務的目的。但實際上,客戶交完高額費用后,中介提供的服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債權債務關系,不僅無法解決逾期問題,反而會增加債務重擔,影響征信記錄,且存在個人信息被售賣、泄露的風險。
專家表示,如若消費者確有困難,可向金融機構、監(jiān)管部門等官方渠道反映訴求,或通過“廣州市金融糾紛調處中心”、“上海市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”及“廣東正和銀行業(yè)保險業(yè)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”等正規(guī)金融糾紛調解機構進行糾紛調解。
熱點圖片
- 頭條新聞
- 新聞推薦
最新專題
- 酷暑時節(jié),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,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(fā)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近日,記者走訪發(fā)現,雖然市區(qū)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,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。為嚴防溺水事故發(fā)生,切...